互联网+时代,经济快速增长,信息流通加快,“快”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性。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遮体保暖的刚性需求方面,更多的是 对于舒适、时尚的一种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众多消费者购买衣物的方式也已发生重大转变,由原先的需求产生购买转化为如今的由喜爱产生购买,即消费者 逛商场多是以消遣为目的,多是因看到喜欢的款式而怦然心动,产生购买需求,服装行业正迎来快消化的变革。
正因如此,对于当今的服装品牌来说,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能否被唤起,直接影响着品牌的业绩表现。而购物欲又与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搭配紧密相关。传统 服装品牌往往需要提前两季设计产品、继而加工生产,虽说很多产品设计也有前瞻性,上市时也不会落伍,但在灵活机动方面,相对于“快时尚”品牌望尘莫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服装行业同样如此。对于以“时效性”著称的服装业界,“流行性”和“季节性”构成了服装商品的显著特征,而服装企业要做到“信 息反馈高效、市场反应灵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收集大数据。H&M、KM、ZARA等快时尚品牌市场的佼佼者,之所以能够在捉对厮杀的市场 竞争中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它们对“快”的把控有着各自独到的方式。
H&M,与时间赛跑的设计舞蹈
作为欧洲流行的“快时尚”服装品牌,H&M凭借其流行、品质及价格的市场竞争力,为国内众多年轻消费者所熟知。多年来,H&M在中国的营业收入维持增长势头,即便是世界金融危机时依然如此,一方面是其“廉价”理念引人欢迎,另一方面“快时尚”的模式功不可没。
H&M的“快”源于几十位设计师基于当下流行元素的快餐式设计。设计师的精准把控、快速设计,配合“互联网+”下的快速量产化,实现了 H&M的“快时尚”。据相关数据显示,H&M将创意落实到服装量产的周期最短只要3周,相比传统服装行业,H&M的快时尚属性一 览无余。正因为H&M的设计师能让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穿上最时尚的服饰,所以H&M成功了……
KM,以客为主的时尚衣橱
KM之所以受欢迎,源于以顾客的体验为主体。KM通过实时与各地门店店长进行电话或网络沟通,了解各地的销售状况与顾客反应,借线下渠道采集信息资 源,从而为服装的后期设计生产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如此,一方面商品销售率能有较好保障,有效降低库存滞销的风险;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汇成大数据,从中采 集到第一手的市场讯息,进而决定下一批商品的设计走向与生产数量。KM以顾客为导向式的“快”,赢得了市场!
ZARA,机动与计划的合奏曲
作为精准时尚模式的领导品牌,来自西班牙的ZARA在国内有着不错的市场。ZARA对于“快”的把控,相较于KM、H&M更为独特。在它的新 货构成中,65%属于计划生产,35%属于机动调整。这其中的35%之前是靠遍布全世界的买手来提供创意、设计,现在则依靠互联网来实现。在保持自身特性 的同时,引进大众买手的灵感以充实自己,让更多人参与到设计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ZARA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是垂直出货,在“快”方面无人可以出其右。从设计到出货,ZARA最快仅要2周,相比于H&M更快。 不过,H&M更关注时间与成本的平衡,而ZARA更注重及时性。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潮流的风格以亲民的价格呈现给顾客,是其独霸一方的秘诀。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服装的快销化趋势愈发明显,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国外快时尚品牌不断进入,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低价的服装。然而,在互 联网思维的“快”模式下,究竟是以顾客为中心的KM技高一筹,还是设计师唱主调的H&M更吃香,亦或设计师、顾客双剑合璧更显威力?未来的发展趋 势,我们拭目以待!